中国造船业正在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5月份,中国船企再次以压倒性优势夺得全球新船订单量第一宝座,连续3个月超过韩国造船业。
据克拉克森6月7日发布的数据,今年5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79艘206万CGT。其中,中国承接了52艘141万CGT,以68%的市场占有率继续排名榜首;韩国承接了17艘51万CGT,以25%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
从今年前五个月的累计接单统计数据来看,中国承接了299艘713万CGT,以52%的市场占有率稳居榜首;韩国承接了104艘474万CGT,以35%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其中,中国在1月份、3月份、4月份和5月份四次登上月度接单榜首。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出坞
不仅如此,作为船舶工业最高水平的象征,6月6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号船坞出坞。该大型邮轮先后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
当前,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已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从仿制引进到自主创新,中国造船业已经在国际赛道中跑出了加速度。
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代表着当今全球船舶工业的最高水平,也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与常规船舶相比,大型邮轮技术含量更高。由于大型邮轮结构的特殊性、系统的多样性、工艺的复杂性、建造的艰巨性,以及供应链协同的全球性,大型邮轮的建造长期以来被欧洲少数几家船厂垄断。我国在整个邮轮经济的链条当中,只占“消费”一个环节。
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作为中国船舶工业的国家队,中国船舶集团承担起建造大型邮轮的历史使命。
2019年,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在外高桥造船正式开建。3年多时间里,邮轮项目团队先后攻克了重量控制、减振降噪和安全返港等贯穿邮轮全生命周期的多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
上海有造船厂订单排到四年后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出坞,是当前上海船企创造的一个亮眼成绩。令人欣喜的是,上海船企的成绩还远不止于此。
据环球网报道,交船12艘、开工12艘、出坞12艘,这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三大船企——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的成绩。
上海三大船企平均2.5天完成一个重要节点。6月,走进外高桥造船,只见这里一派繁忙。这边,刚刚交船;那边,又有新船开建。巨大的船坞里,停满了正在建造的大型船舶。
另据报道称,在位于上海市长兴岛的江南造船基地,码头上停靠着三艘全球最大级别的集装箱船和一艘液化气船。据了解,今年集装箱船、气体船和汽车滚装船的订单非常多,目前共有24艘,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
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副总经理林青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民船订单已经承接了大概300亿元人民币,2026年已经全部接满,2027年接了快一半,甚至有些生产线已经排到2028年。
而有如此发展势头的,不独上海船企。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三大特点。统计数据显示,1至3月,我国造船完工量917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15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3%。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6%。
进入第二季度,我国船舶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行业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我国船企手持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达到51.3%。
报道称,相比造船订单的快速增长,造船产能的扩张却是非常缓慢,由于造船对于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劳动力条件等要求很高,所以新增船坞数量相对受限。目前,国内造船厂只能通过提升效率的方式来扩充产能,而这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当前船舶需求旺盛,叠加原材料涨价和设备升级带来的综合成本上涨,新船价格正在持续上涨。(王眉)
内容链接:https://www.hpaper.cn/1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