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终于结束了。
全国各大中小学的课堂钟声响起,各地博物馆的预约网页也终于顺畅起来。
“两大一小一共120元,给我身份证号和姓名,最快周五拿票。”暑期的尾巴,闲鱼上还有卖家挂着“专业讲解团”的名号在卖本该免费的博物馆门票。
如果闲鱼上直接搜“博物馆门票”,平台会直接跳转“请到官方预约平台进行预约”页面。可见,博物馆黄牛猖獗的程度已使得平台加大监管范畴,但只需要掐掉“门票”关键词,就能发现还有人在明目张胆兜售门票。
早在7月中旬,“平安北京”就发布了“9名倒卖国博门票人员被北京警方处理”的消息,警示归警示,只要人们约不到免费票,“商机”就还在。毕竟对于游客来说,来都来了,总不能白跑一趟。
于是,博物馆被四方游客推成了暑假的旅游线路顶流,同时出现的还有大批博物馆刺客,免费的门票标上了几十到几百不等的价码。
01
谁把博物馆门票逼成了刺客
免费的博物馆门票变成收费的刺客,实际上是市场供过于求的表现。
国家文物局官方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国博物馆总数6565家。尽管总数已经排在全球前列,但按照每百万居民拥有的博物馆数量计算,该数值仍然相对滞后。
有数据显示,全国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6亿人次,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级馆均达到游客上限。
更何况,人们追捧的对象基本集中在代表性鲜明的主流博物馆,如国博、军博以及各地省博几乎一票难求。比如每天最大游客承载量1.2万人次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有媒体报道称其门票预约平台日点击量超过60万人次,放票即“秒光”。
热门博物馆几乎被挤爆,冷门博物馆即便不难预约,也在这个暑假有了自己的小高峰。Bianca在8月中旬去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预约全程非常顺利,体验却被孩子们拉低了水平。“这可能是我见过最吵的博物馆。”
需求超过了供给,刺客就这样被逼出来了。尽管游客明知氪金是剑走偏锋,为了获票也只能敲开了付费的大门。无论是迂回地购买博物馆特展票、馆内体验课程、还是借旅行社团体票的名义进入场馆、直接找到黄牛代刷代买,人们多多少少表现出一丝心甘情愿。
8月中旬,黄先生和朋友两个家庭一行8人,专程从南方城市飞到北京。因为线上预约失败,他托朋友找到了黄牛。由于黄先生的队伍中有持通行证人士,黄牛直接坐地起价,国博门票从150元/人飙升至500元/人,军博的门票则是通过购买100元/人的枪支体验课获得。最终,黄先生花费4800元分别买到了国博和军博的门票。“我们也不想给小朋友留下遗憾,花一些代价还是愿意的。”
游客大军为什么会在博物馆集结?在抖音5月发布的《2023年博物馆数据报告》中可以找到部分答案。报告显示,2022年,有2013万抖音用户投稿博物馆相关视频,视频总时长为24万小时,需要至少27年才能看完,视频播放量达到513.4亿次,相当于全国博物馆一年接待观众人次的66倍。
有人种草就必然有人拔草,新奇多样的内容打破了人们从前对博物馆沉闷枯燥的刻板印象,文化自信氛围的叠加下,逛博物馆渐渐成为时尚潮流之举。今年,山西青铜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推出的“滚筒盖章”就诱捕了大批盖章式旅行的年轻人。
更何况,从故宫博物馆的文创热,到河南博物院被《唐宫夜宴》捧红,再到三星堆博物馆掀起“考古盲盒”热浪,博物馆自身也不断主动靠近普罗大众。
研学游兴起进一步扩大了需求。今年两会,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发表观点称:“打通‘围墙’,让博物馆、美术馆成为美育课堂。”研学走进博物馆,用学习的视角看文物,恰恰响应了提升美育的号召。
02
当免费服务变有偿体验
“具体看了什么没印象,只记得又长又拥挤的队伍。”大多数暑假逛博物馆的人都有共同想法。
揣着国博上午场的门票,黄先生一行人从早上10点开始排队,进馆时已将近12点。一路上,他们顶着37度高温,在毫无遮挡物的空地上等待。“人那么多,却只有3个安检口,还被围得水泄不通。”半个月过去,黄先生说不上来自己在馆里看了什么,却对排队的场景印象深刻。
“感觉和逛商场一样,走到哪里都是人。”更遗憾的是,因为馆内外的温差过大,黄先生一家全部感冒,原本军博的行程只能被迫取消。
有了曲折的逛馆经历,黄先生和太太达成了共识:暑假出行,只要人多的地方,再有代表性也坚决不去。“花了钱还不是大问题,主要是不想花钱买罪受。”
“博物馆很好,下次假期坚决不凑热闹。”Sona和黄先生的想法如出一辙。妹妹一家来广州游玩,Sona原本想带外甥女们去广东省博物馆看恐龙化石。她心想着:“馆里一呆至少半天,还不用多花钱,性价比多高啊。”
预约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连续预约失败后,Sona一咬牙买了特展票,进馆后直奔恐龙馆。可惜孩子们太小,全程只是走马观花。“姐姐还稍微能看懂些许,妹妹走几步就累了要歇要抱。”
由于馆内并没有分流,乌泱泱的人头和嘈杂声音,Sona仿佛置身菜市场,好不容易离馆摆脱人群,大人们都已经体力透支。
游玩不是付费逛馆的唯一目的,小陈花费118元购买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讲解票,目的是让儿子可以更好地完成暑假作业。事实并不如愿,90分钟的讲解里,她和儿子既看不到讲解员,也看不全展品。“人实在太多,大家都想往前挤,还没来得及好好看文物,讲解员就要讲下一个。”小陈全程甚至拍不出一张适合上传作业相册的的照片。
回家以后,因为想不起来讲解内容,孩子并没有完成观后感作文。小陈干脆带儿子到相对冷门的粤海第一关纪念馆,现学现卖亲自给孩子逐一讲解。因为人不多,小陈终于拍到了合适的照片,儿子也有充足时间观察,顺利完成作业。一番周折后,小陈感叹,“早知道要花冤枉钱,还不如往冷门地方跑。”
除了因为人挤人,文创也成为博物馆的雷点。小红书上有不少关于博物馆文创的避雷贴,有人在颐和园花40元购买的冰箱贴,刚一打开就出现了撕裂;也有人在苏州博物馆购买的联名雨伞,遇到微风就出现反骨;甚至发生强买现象,一名网友在湖南博物院被要求购买指定门店笔记本才能参与盖章。
当免费的体验变成有偿的服务,人们对博物馆的期望值不免有所提高,即便不是物超所值,至少是不虚此行,可长时间的暴晒、摩肩接踵的人群、踩雷的文创,不免让游客对博物馆望而却步。
03
门票刺客,何时才能真正消失
暑假已经结束,诸如国博、军博等火爆的博物馆,提前3-5天即可预约成功。
但“刺客”们并没有就此收手。闲鱼上继续有人悄悄倒卖门票,比如湖南博物院次日门票,卖家承诺20元/人可以解决,比旺季时优惠40元。
以咨询名义,凤凰网旅游分别在8月底、9月初询问一家名为“忆启旅行”的旅行社,工作人员带入价格始终是280元/人,一周前只提供带进馆服务,如今已经回归团体票的正常操作,由导游集中带领游客参观,随行讲解。
为了让门票刺客消失,博物馆也作出过努力。广州、苏州、成都等地多家博物馆相继打开超长待机模式,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8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北京46家博物馆即日起至8月31日取消周一闭馆,每天对观众开放。
显然,单靠延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博物馆热”的主流趋势下,全国6500余个博物馆实则“冷热不均”,主流博物馆挤破头,小众博物馆却门庭冷清。倘若人群可以合理分流,一票难求的问题或许就能从根源上得到缓解。
一方面,藏品本身就是引客手段之一。想必资深逛馆人会留意到,博物馆偶尔会有几个展品被借出外展,此前有博物馆甚至俏皮地挂上“我是来顶班的”、“我去看世界了!”等用语。
通过举办特展的方式,增加博物馆文物流动性,不仅能增加游客吸引力,还能借此机会突出自身的特色资源,提高曝光度;早前河北博物院、南越王博物馆就有多件文物“出差”北京、贵州等地。
另一方面,“博物馆热”折射的是公众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热门博物馆在延长服务时间的同时,增加特色活动场次,适当收取一定门票,可以达到分流效果。非热门博物馆依托馆藏资源,与培训机构、学校合作,发挥“第二课堂”职能,也有助于把小众藏品带进大众视野。如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有媒体报道称,该博物馆每年举办100多场主题活动,全年接待游客已超过5万人次。
说到底,供需平衡才是破局的关键。只要游客的进馆需求可以获得即时满足,非正常渠道的门票刺客自然没有市场。此外,博物馆内部的服务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让热度保持恒温状态。
黄先生表示,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希望博物馆可以把服务前置,比如在排队等候的区域增加降温、遮阳或防中暑的设备,馆内各个区域可以进行人流划分,避免藏品前游客扎堆,根本无法仔细欣赏的情况。
文创体验方面,Sona曾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有过“明目张胆抢钱”的感受,图腾标识的冰箱贴售价88港币(折合人民币约81元),其他博物馆的售价范围大多集中在25-40元;一个普通的黄铜书签售价40元港币(折合人民币约37元),而同样材质的书签在武汉博物馆,售价仅10元,不少网友对此在社交平台给出了好评。事实证明,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创周边与合理的定价,对游客而言才是加分项。
没有一家博物馆不想门庭若市,也没有一个观众不想享有五星级的观众体验。暑假已经结束,“博物馆热”会暂时冷静下来,如果不加快全国博物馆的均衡发展,优化服务体验,下一个假期来临,刺客必定会再次出现在熙攘人群中。
内容链接:https://www.hpaper.cn/1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