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原徒步的经历成了朋友圈的复制粘贴,“欧洲十国游”也变成了说走就走后,急于搞点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开始寻摸新的景观来装点门面了。
“环游世界已经是常规操作,新的思路是冲出地球,走向月球。”
图源:谢不让
于是,被视作无限接近“月球表面”的火山群,成为年轻人前赴后继前去占领的新高地。“朋友圈里10个朋友有5个都在爬火山。一批人假装在月球表面,还有一批扮演火星漫步。”
图源:海盐与风
搭乘一天的廉价航空,外加包吉普车一路颠簸盘山而上,最终到达火山脚下……在48小时内征服印度尼西亚“布罗莫”与“伊真”两座活火山,被称为极致特种兵的行程。为了追求日出时的末日感,亲自看一眼火山奇观“蓝火”,特种兵们必须在凌晨1点整装出发,戴着防毒面罩,穿越火山毒气,手脚并用地在乱石中艰难前行。
图源:壹小晨
“去了才知道,这个团的主题是玩极限生存。凌晨赶路,两天就睡了2个小时。看别人的照片,以为跟空降一样简单,去了才知道,这是真人版《士兵突击》。”
为了爬火山,提前训练体能
另一路国内特种兵,则会自驾亲赴内蒙乌兰察布的乌兰哈达火山群。即便这片火山遗迹已经不再喷射岩浆,但是火山本山的形态,还是吸引着年轻人用穿搭来完成行走月球的壮举。甚至有人说,“世界上的宇航员不是在NASA,就是在内蒙的火山口。”
对于火山爱好者来说,爬一次火山,才是“年轻力盛”的实际象征。“因为在印尼爬火山的过程实在太过艰苦,这也反向筛选了一批人——在火山上,是不会碰到老姨们摆姐妹连心的。”
印尼火山上的危险标识,乱石之下就是酸度极高的硫磺湖
图源:WHITENIGHT
让人灰头土脸的火山灰,则是勇敢的勋章。甚至在二手平台上,还有人转卖被火山灰“加持”过的鞋衣帽子。“平时也就闲置了,但这可是一顶去过火山的帽子。”
“那不仅仅是火山灰,那是为了避开川A大军的包围,而努力过的痕迹。都说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现在,勇敢的人,先吸火山灰。”
01
为了出大片
年轻人偏向火山行
今年10月初,90后的上海白领梦瑶就在社交媒体的安利下,选择印尼火山作为度假的目的地。“大多数人其实都不了解火山,看网图觉得很像异域星球,月球平替,拍出的照片在朋友圈肯定能脱颖而出。”
图源:谢不让
当别人都还在晒白云大海沙滩三件套时,这些年轻人已经成为了朋友圈探月第一人。“科幻迷去趟火山,就像回老家。”
图源:WHITENIGHT
极具科幻色彩的山顶打卡点,和冒着仙气的汩汩硫磺,让火山现场约等于大型漫展。“在都市里,你戴个防毒面罩是假装朋克,而在火山的地域氛围之下,骷髅头套都找到了真正适合它的地方。”
图源:WHITENIGHT
况且,一趟火山旅程带伴手礼也很简单。“在山脚下拣几块碎石,哪怕只有指甲盖儿那么大,回去也能神秘兮兮地跟同事展示:这,可是火山石诶。”
只是,他们在表面上看上去有多松弛,背后就有多费命。
一次标准的印尼“双火山”之行,要从凌晨开始。为了去看布罗莫火山的日出,需要凌晨2点出发。经过2小时左右的徒步,在4点左右到达山顶。
在熬夜徒手攀爬的队伍
如果说早起看日出只是基础操作,那么同样需要熬夜爬行的伊真火山,则是“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硬核徒步之旅。
到达已是跋山涉水。按照标准的行程规划,爬完布罗莫火山,需要马不停蹄再开车6-7个小时到达伊真火山。
而为了一睹火山奇观,年轻人不仅放弃了睡眠,还需要再熬夜进行高强度“徒步”。
“如果选择去看硫磺燃烧后产生的蓝火,这种除了北极只有印尼火山能看到的现象,只能自己徒步到达。”一路上,不仅都是碎石需要徒手攀爬,还有熏得人睁不开眼的硫磺气体,让整个行程犹如发生在战地现场。
一路上没有护栏,还是有人不小心跌落硫磺湖中烫了烫脚
图源:AAA沙县三十年螺蛳粉王姐
“那些在排队攀爬的年轻人,远看就像是集体被发配到宁古塔开疆拓土。”
图源:药宝
而在经历5小时左右的往返徒步之后,梦瑶也对年轻人这种“看似躺,实则卷”的旅行方式有了新的认知。
“我现在一看到朋友圈里别人的美图、工作成果、美好生活方式等各种曾经视为‘炫耀’的方式,都会忍不住去脑补他们暗地里的付出。表面上有多轻描淡写,背后就有多努力。”
图源:akhuang
在火山之旅结束后,梦瑶一度对此类“极限体验”式的火山旅行表示犹豫。“太吃苦了,本来觉得这辈子再也不爬山了,顶多爬爬苏州的假山。”
但随着“时间将痛苦冲淡”,她现在又暗自开始觊觎下一次的冰岛火山之旅。
她坦言,自己对于“可以美化人设的事都极其迷恋”。“别人结婚生娃,我上山下海。越逃离城市,好像就越能逃离沉闷生活的绑架。喜欢户外,那就去爬火山,爬珠穆朗玛,而不是去进行佯装松弛的citywalk、城市露营、咖啡露台。”
“既然旅行也要卷,那就要选一个最疯的去卷。”
02
在离北京最近的火山上
假装登月
另一部分“既想松弛又想省命”的年轻人,则选择亲赴内蒙古乌兰察布的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利用穿搭去创作更接地气的“登月素材”。
与印尼的活火山不同,这个被称为“火山博物馆”的火山群是死火山,没有仙气飘飘的硫磺气体,也没有酸性极高的神秘硫磺湖。
“人们在猎猎的草原风中支起帐篷,打算失眠一夜后再逃回北京。结果去了之后发现,那座火山像个大型煤堆,但去都去了,也不得不在煤堆前拍个照。”
28岁的杂志编辑小霖,曾策划一次北京周边的周末旅行。“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北京周边游,乌兰哈达火山因为是离北京最近的火山,就进入了推荐视野。我和男友都没体验过这种地质构造,几百万年前就存在了,也极其神秘。我男朋友说,这四舍五入也和恐龙同台了。”
图源:Jiang🍎
和想象中“烟雾缭绕、涌出热气”的活火山不同,“乌兰哈达的火山每一座看起来都不高,植被很少,又都是火山岩,属于爬一步往下滑三步。”
背景不够,穿搭来凑。少了印尼火山的异域星球感,并不妨碍年轻人在现场花80块租一套宇航员服,假装在登月。
“随便拍一张宇航员图,都可以发朋友圈假装是自己,毕竟也没人能看到自己的脸。”
图源:Chester
Ending:
在社交媒体上,有一份自称是某大厂“内部疯传”的印尼双火山攻略广为流传。一位刚从印尼火山之旅归来的沪上大厂员工Jessie感觉,“一路上确实遇到了不少大厂员工、外企白领。他们是最愿意在旅行这件事上加码难度的人群。”
“普通躺平式的阳光沙滩度假村之旅,根本吸引不到他们。对他们来说,一次度假,也等同于一次项目。越曲折、越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就越能激发出他们的兴趣。”
“毕竟,体现出自己有时间又很会玩,才是度假带给他们新的附加值。如果这笔钱人人都有能力花,那要这假期来干嘛?”
来源:三联生活实验室
内容链接:https://www.hpaper.cn/1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