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独角兽”Rokid似乎仍未摆脱小众的标签。
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AR/VR头显出货量为10.7万台,同比2023年下滑37.8%,其中AR(增强现实)出货量0.8万台,同比上涨119.2%;MR(混合现实)出货量3.4万台,同比下滑52.7%;VR虚拟现实出货量2.2万台,同比下滑72.6%。
AR市场主要以AR眼镜为主,尽管增势明显,但一个季度的出货量仅为8000台,这意味着AR眼镜行业还是一个拿不出手的小众行业,而Rokid也尚未迎来爆发时刻。
尽管如此,在一级市场上,Rokid仍是炙手可热的投资标的,2024年1月,Rokid完成了融资规模接近5亿元的C+轮融资,由合肥市政府整体牵头,并引入多家财务和战略投资机构共同参与,为近年来国内AR眼镜领域规模最大的单笔融资。
图源:天眼查
而在此之前,Rokid一直频获融资,比如2023年4月和11月,分别获得余江区工业投资集团投资的1亿元战略融资和网龙网络投资的2000万美元战略融资。而在2014年至2022年,Rokid还累计获得过9轮融资,其中仅2022年一年,Rokid就获得了4轮约13.59亿元的融资。Rokid的投资方阵容也堪称豪华,包括MFund魔量资本、IDG资本、元璟资本、淡马锡等多家顶级机构。
截至目前,Rokid的估值已达到10亿美元,跻身新晋“独角兽”企业之列。不过,对于Rokid而言,在AR服镜市场尚末大规模爆发的背景下,能否突破重重围堵并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AR眼镜难成爆品
Rokid创立于2014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人机交互技术的产品平台公司,致力于AR眼镜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及以YodaOS操作系统为载体的生态构建。
目前,Rokid旗下研发的AR眼镜包括Glass系列、Vision系列、Air、Max系列。此外,2022年10月,Rokid发布了“元宇宙新物种”Rokid Station;2023年8月,发布了消费级OST(Optical See Through)个人空间计算平台Rokid AR Studio;2024年4月,发布了空间计算新品Rokid AR Lite。
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认为,AR行业的今天像是智能手机行业的2007年,距离跨时代产品iPhone 4的发布还有三年。几乎每家公司都在努力定义新一代产品,但那个决定未来的产品还没有出现。
AR行业的跨时代产品确实尚未出现,即便是苹果也没能做出第二个“iPhone 4”。
2023年6月,苹果在WWDC23上发布了Vision Pro,苹果CEO蒂姆·库克称“Vision Pro将开启空间计算时代”,并将其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尽管Vision Pro价格不菲,但在美国市场上市时,创下了开售5分钟挤爆苹果服务器、30分钟全部售罄、2小时显示发货日期延长至三个月后的盛况。这一盛况并没有得到持续,根据IDC的数据,在美国市场上市以来,Vision Pro一个季度的销量还未到10万部,并且当前季度其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已下降75%。
苹果最终决定暂停Vision Pro的研发,转而专注制造更便宜的型号。据悉,苹果一直在降低该产品迭代的优先级,逐步减少项目员工,并且于近日通知至少一家供应商,已经停止研发下一代Vision Pro的工作。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对Vision Pro表达了悲观的态度,“我的观察,许多人(包括我自身经验)买了Vision Pro后,用几次就没用了。如果这是普遍用户状况,那不是单纯做一个降规低价版就能解决的。”
事实上,Rokid也面临着和苹果一样的困境,即缺少应用场景。
在发布Rokid AR Lite时,祝铭明表示,Rokid将此次发售的lite产品对标为Pad使用人群,希望用“娱乐+轻办公”模式打动商务人群,将应用场景从居家拓展到商旅、户外、办公等场景。
但这并未带来多少差异化。观研天下数据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AR眼镜消费端的应用中,游戏占比35%,影视直播占比32%,旅游和社交购物占比为33%。然而这三类应用场景并不存在不可替代性。
在Rokid Open Day 2024上,尽管Rokid宣布已与国内200+博物馆和景区建立合作,在杭州、上海、温州、金华等40多所中小学落地AR教学方案,并且在全国许多城市落地了全新的空间互娱活动。但不容忽视的是,AR眼镜仍然仅适用于微交互,即便某个应用场景融合并应用了AR眼镜,带来的也只是短暂的新鲜体验,尚不具备颠覆性意义,这也就意味着,AR眼镜难以成为爆品。
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亿欧智库发布的《2024年中国AR产业发展洞察研究》显示,Rokid的累计服务客户数已经突破100万,2023年以27.9%的市场出货量占比,居国内消费级AR眼镜第一。尽管如此,Rokid仍然面临亟待攻克的难点。
首先,AR眼镜的内容生态不够丰富,远远无法与智能手机的内容生态相提并论,并且应用端也始终未出现爆款产品。最重要的是,内容生态无法仅依靠Rokid开拓,还要由来自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共同建设,不是短期内能迅速解决的事。
即便是主攻的娱乐方面,Rokid的AR眼镜依然受到很多限制,比如支持的只是一些“食之无味”的鸡肋小游戏,无法适配《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主流游戏。
艾瑞咨询认为,理想状态下,硬件、软件、内容呈螺旋促进模式,环环紧扣且相辅相成。目前国内AR消费级应用生态基本移植手机2D应用,没有真正带有AR功能、发挥AR虚实结合、交互能力价值的应用。
对于用户来说,内容生态不足,产生的最直接问题就是逐渐沦为闲置,并且再也提不起使用兴趣,对于开发者而言,用户的使用频率太低,提不起适配兴趣,导致Rokid难以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制约正向发展。
其次,AR眼镜的技术成熟度较低。根据艾瑞咨询梳理AR核心技术发展情况的发现,目前整体技术尚不成熟,单一环节的提升难以攝动全行业的攀升。短期内(3-5年)可商业化落地的技术尽管已实现较大飞跃,但相较于主要落地场景的已有成熟方案来说经济效益仍然很低。长期来看(5年后),尽管各关键技术的发展路径相对明确,但技术成熟的时间节点较远且阶段变现能力弱。
最后,Rokid还面临着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Mate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于近日一次访谈中透露,Meta正在研发的下一代AR智能眼镜,其性能将远超Ray-Ban产品,有望彻底颠覆传统眼镜的概念。
未来一旦Meta推出AR眼镜,Rokid等AR眼镜厂商在海外的市场份额或将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也会波及到国内市场份额。此外,OPPO、华为、小米等智能手机厂商也纷纷杀入AR眼镜领域,相比之下,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内容生态建设,Rokid均不如竞争对手。可见,Rokid的前路并非一片坦途。
空间计算落地任重道远
继苹果提出空间计算的概念之后,Rokid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入局空间计算的AR眼镜厂商。
所谓空间计算,本质是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在XR、3D、计算机图形学、机器视觉、物联网、传感、体感、AIGC等融合技术的加持下,用户可利用MR头显等终端以及空间操作系统身临其境地与数字内容和空间环境进行互动。
“在Vision Pro发布之后,未来纯VR将不复存在,只会剩下两种AR产品的不同技术路线:分别是以Vision Pro为代表的VST(视频透视)以及以Rokid等采用的OST(光学透视)技术路线。苹果的Vision Pro在当下不会给Rokid造成直接冲击,作为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重量级与轻量级的产品在未来也会同时存在。”祝铭明称。
然而随着Vision Pro折戟,似乎给空间计算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于同样押注空间计算的Rokid而言,想要将空间计算落地还面临诸多困境,比如空间计算需要在三维空间中进行高精度的计算,包括图像处理、声音定位、动作捕捉等,这对算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AR眼镜的分辨率、刷新率、视场角等参数也需要不断优化,而且还要考虑AR眼镜的便携性和续航能力,以提高用户的沉浸感和舒适度。此外,空间计算需要融合来自多个平台的数据,包括传感器、PC、云端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是一个挑战。
可见,空间计算的前提在于生态、硬件配置、网络、芯片和算法的紧密相连与协同,当前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虚实融合的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距离完全落地尚有一定距离。同时,空间计算的每一项能力都是技术打磨以及供应链培养后的结晶,每一项能力都具有极高壁垒,并且组合之后的壁垒更高。
Rokid最终能否留在“空间计算”的牌桌上,关键还得看是否拥有真正的硬实力,不过,随着Vision Pro的折戟,留给Rokid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作者|张宇
编辑|杨勇
内容链接:https://www.hpaper.cn/19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