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日前,我国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33条试点措施已经全部落地。未来将把具备条件的举措复制推广到更大范围。
推动制度型开放
首批33条试点举措落地
首批试点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五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展开,主要围绕推动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推进服务贸易自由便利、便利商务人员临时入境、促进数字贸易健康发展、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等方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目前,自贸试验区正立足自身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激活发展潜力。聚焦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天津、福建等地开展引领性探索;围绕大宗商品、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浙江、江苏等地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崔卫杰:自贸试验区在完成贸易投资自由便利、金融开放创新等扩大开放共性任务的同时,也根据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开展改革开放的差异化探索。
货物贸易多项首创举措
落地生效
在33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试点举措中,有关推动货物贸易创新的有12条。根据试点自贸试验区的特点,赋予一些独有举措。
几天前,一批航空发动机在境外原厂维修后,返回海口。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试点政策,暂时出境修理后复运进入试点地区的航空器、船舶,无论其是否增值,一律免征关税。
海南航空采购部通关保障中心经理 周晨笛:这项政策直接降低了我们公司的维修运营成本,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截至目前,海口海关已为海南航空等企业,办理92票暂时出境修理货物复运进境申报手续,企业共享受免征关税400余万元,涉及飞机发动机、空气分离组件等。
在跨国企业众多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了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不久前,一台来自瑞典的发动机,通过各项检查后,顺利通关放行。这台发动机以旧机器设备为毛坯,完成拆卸和再制造工艺后,性能不亚于新品,也更节约成本。
沃尔沃建筑设备服务与备件副总裁 陈朝平:相比于新生产一台发动机,它的成本能够降低50%。每年这个行业里,总体量在40万台。
试点前,我国对进口再制造产品按照旧机电产品进行管理,部分产品禁止或限制进口。也就是说,旧机电哪怕有利用价值,依然进境困难。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严格按照新品标准进行监管后,能最大程度发挥产品价值。
目前,我国已放宽了往复式活塞发动机、车用变速箱等62种再制造产品进口,预计每年创造贸易额近5亿元。
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副司长 马成芳:我们也鼓励和支持自贸试验区聚焦重点的领域,开展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努力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相通相容。
服务业扩大开放
便利人员自由流动
不仅是货物贸易取消各种限制,今年,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次发布。在自然人职业资格、专业服务、金融等领域做出开放安排。北京自贸试验区最近就有不少举措落地实施,人员来往更为便利。
不久前,北京再次更新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清单里的职业从82项增加到122项。对持有相关证书的专业人员,按照行业部门实施办法在北京市执业,提供专业服务。不仅如此,人社部门还选取了16项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对应中级职称;为7项急需紧缺境外职业资格持证人提供高级职称对应、人才引进等6项升级政策,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加精准的便利服务。
梁霄此前在美国取得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的高级会员证书。最近,这张证书被认证为国内的副高级职称,帮助他获得了心仪的岗位。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交通事业部技术副总监 梁霄:我们国内和国际上以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专业技术人员和他们的专业能力,确实能够体现出中国的专业技术能力,正在逐渐朝更加国际化的方式去走。
最近,北京还在积极推动中国企业人才评价标准走向海外,探索“境内外职业资格、职业认证双向互认”,加快推进互联网、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 局长 朴学东:围绕投资、贸易、数据跨境流动、国际收支等环节,创新监管服务,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探路先行。
内容链接:https://www.hpaper.cn/20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