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海口市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今年已发现14种新成员。”11月1日,记者从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了解到,随着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拉开序幕,不时有“新朋友”出现在五源河生态“户口本”上。海口畓榃(duō tán)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告诉记者,据统计,截至目前,五源河区域今年已发现14个物种新记录,其中包括4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以及1个海南新记录。记者 苏钟
新记录
首次在海南发现华丽宽腹蜻
“五源河上游拥有城市内稀缺的动物栖息地和植被生境,河流中下游穿越海口市区西部直达滨海区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生态基础。”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今年已发现14个物种新记录,其中包括4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以及1个海南新记录。
在本次发现的新记录中,鸟类共8种,分别为褐冠鹃隼(sǔn)、仙八色鸫(dōng)、乌灰鸫、树鹨(liù)、虎斑地鸫、铜蓝鹟(wēng)、丘鹬(yù)、灰燕鵙(jú)。两栖和爬行动物共2种,分别为海南睑虎和背条跳树蛙。此外昆虫共4种,分别为裳凤蝶、华丽宽腹蜻、灰脉褐蜻、曜丽翅蜻。
“在这些新成员中,华丽宽腹蜻是首次在海南发现,刷新了海南蜻蜓生物多样性纪录。”卢刚告诉记者,华丽宽腹蜻别名广腹蜻蜓,原产于亚洲中国南部地区,多见于台湾、香港、海南。成虫于6-9月发生,常出现在低海拔树林的池塘、沼泽等静水环境。
多物种
3个湿地单元共记录动植物801种
蜻蜓是古老的昆虫之一,三亿年前的蜻蜓是“巨无霸”,科研人员已发现体长超过半米的蜻蜓化石。
“漫长的演化后,蜻蜓成了体形细小、翅膀单薄、飞行较快的昆虫之一。不同种类的蜻蜓,其稚虫生活于溪流、水塘、湖泊、滨海湿地等不同环境中。”卢刚说,通过监测发现,蜻蜓种类的多少跟湿地的类型、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蜻蜓种类和数量是反映湿地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五源河国家湿地生态监测项目中,蜻蜓是其中一个重点监测对象。目前海口共有蜻蜓56种,五源河发现36种,占比达到64%,这些数据凸显了五源河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卢刚说,近年来,随着五源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不少重点珍稀物种逐渐出现。
据介绍,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分3个湿地单元,分布有野生维管束植物96科318属427种,野生脊椎动物25目66科154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红原鸡、褐翅鸦鹃、虎纹蛙等多达11种。尤为难得的是,在五源河的城市河段,还生存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蕨。
据最新数据显示,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目前共记录维管束植物503种、鸟类152种、两栖类13种、爬行类27种、鱼类70种、蜻蜓36种。
高科技
红外触发相机让更多兽类和隐秘鸟类“现身”
近年来,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五源河生态家底,相关部门在五源河沿岸安设了9台红外触发相机,工作人员会定期开展红外监测工作。高科技的加持,让不少兽类和很隐秘的鸟类持续“现身”。
卢刚说,监测工作从2018年7月就开始了,考虑到城市生境里兽类比较少,所以前些年的监测主要集中在植物、鸟类、鱼类、“两爬”和蜻蜓上。但在日常监测中团队也发现了不少兽类活动的踪迹,于是去年8月开始在五源河布设红外触发相机进行监测。
“这些红外触发相机被设置在五源河上中下游,最长的待机时间可达6个月,且夜晚启动不发光,隐蔽性很强。”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一处红外触发相机安装点,卢刚说,一旦有动物进入探测区域,摄像拍照功能会立即启动,连拍3张物种照片,并持续监测记录10秒的视频。
这些视频资料为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现实范本与参照依据。设备安装至今,已发现5种新记录的兽类和10种新记录的鸟类,豹猫就是其中之一。
内容链接:https://www.hpaper.cn/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