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顶级供应商分布在全球600多个地点,包括组装iPhone、iPad、手表和无线耳机的合同制造商,以及芯片、玻璃、铝外壳、电缆、电路板和其他组件的供应商。
但伴随着供应链的波动,一些分析认为,智能手机制造商会加速推进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的策略。事实上,苹果已经开始在包括印度和越南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加大投资,并增加从美国和其他地方的采购,以重塑该公司全球供应链的结构。
“中国目前的供应链类别仍然最齐全,也是最高效的地区。”研究机构Omdia Display分析师郭子骄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零部件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目前中国占苹果零部件的生产比重仍然相当大,全球还没有地方可以在短期内承接大规模的转移。
在记者的采访中,分析师几乎一致认为,中国仍然是苹果最重要的制造基地,这一地位不会在未来短期内发生变化。
供应链冲击苹果假日季
在苹果出货最繁忙的购物季关键时点来临前,富士康11月收入大幅下滑,富士康最新报告今年11月收入为5510亿新台币(约合180亿美元),较10月环比下降29%,比去年同比下降11%。这也是该公司12年来首次在11月高产量时期环比收入出现下降。
富士康没有提及iPhone出货,但表示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智能消费电子产品因“产能问题影响了部分出货量”。
自富士康产能出现问题以来,关于苹果供应链的挑战备受关注。近日,又有消息称,苹果考虑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生产包括手机在内的电子产品。第一财经记者向苹果中国方面求证,不过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根据投行Jefferies估计,上周iPhone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降了46%,环比下降35%,并且销量连续第三周同比和环比均大幅下降。“我们认为,这种恶化主要是由于供应限制所致。”Jefferies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直到最近,富士康郑州工厂还是唯一一家组装最新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高端机型的工厂。
供应链的问题正在冲击苹果假日季销售。例如,在今年的“黑色星期五”期间,美国iPhone 14 Pro及iPhone 14 Pro Max机型普遍缺货。根据凯基证券的分析,如果苹果供应链问题一直持续到12月,那么苹果本季度的出货量可能会减少约1000万部,这几乎达到季度出货量的12%。
今年以来,苹果公司股价已经累计下跌超过16%。摩根大通分析师认为,苹果最大工厂的生产恢复如果延迟,那么很可能将继续挑战苹果供应链,并会限制未来几个月iPhone供需达到平衡的速度。
富士康在中国拥有苹果全球最大的iPhone组装工厂,供应了全球超过70%的iPhone手机。中国制造由于低成本和完善的产业链,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为苹果带来丰厚利润。
根据路透社对苹果供应链数据的分析,在截至2019年的五年中,苹果供应链生产基地中,中国供应商基地的占比达到44%至47%,但这一比例在2020年下降至41%,到了去年进一步下降至36%。
分析师认为,苹果全球供应链管理策略需要根据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变化。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今年10月分析认为,中期来看(3-5 年内),苹果在中国以外的组装工厂可以供应美国市场25%-30%的苹果产品;长远来看,中国的组装工厂将供应中国市场,中国以外的市场由中国以外的组装工厂供应;组装厂可以在中国和中国以外进行新产品引进(NPI)。
组装厂进军印度越南
苹果的顶级供应商分布在全球各地,这些供应商占到苹果直接支出的98%。不过苹果公司没有披露在每个供应商身上花费多少钱。
另据2020财年苹果Top200供应商名单,在前200名供应商里,中国厂商共有96家,其中中国大陆企业有48家,主要集中在精密组件及材料供应模块上,美国、日本、韩国的企业数依次排在第3至5名。
一些分析认为,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智能手机制造商供应链多元化的策略会加速实施。事实上,苹果公司已经开始在包括印度和越南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加大投资,并增加从美国和其他地方的采购,以重塑该公司全球供应链的结构。
路透的分析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苹果位于美国的供应商增幅最大,从2019年的7.2%增至10.7%,其次是中国台湾,从2019年的6.7%增至9.5%。印度仍然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存在,目前供应商占比也仅有1.5%,越南从2.2%增至3.7%。
不过,富士康和纬创资通已经在印度建立了工厂,主要为印度国内市场生产iPhone。有消息称,富士康计划在两年内将其印度的iPhone工厂的劳动力增加四倍。富士康和苹果公司均未对此予以回应。
此外,塔塔集团也可能与和硕或纬创进行合作,以加速苹果iPhone在印度的生产比例。目前,目前苹果已经在印度生产旧款iPhone和部分iPhone 14。印度富士康生产的iPhone当中有80%是满足印度国内的需求。
最新消息还称,苹果考虑在印度加速iPad生产工厂的建立。
近年,在莫迪政府的推动下,消费电子产业在印度制造业占比中的占比呈现出上升态势。莫迪政府以印度广阔的消费市场为吸引点,出台扶持方案同时提高整机进口关税,力图打造消费电子制造上下游产业,培育本土完整产业链。
产业链方面,2020年5月,印度推出“自力更生计划”以配合“印度制造”国家战略。莫迪政府于疫情后推出了21万亿卢比,用以刺激经济、基建、市场需求、电子制造业的发展。这一金额约占彼时GDP的1/5。
2021年12月,莫迪政府再次批准一项约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旨在吸引全球芯片及显示器制造商进入印度;而印度政府将向部分行业内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高达项目成本50%的财政支持。
在巨额激励之下,多家半导体表态响应。国际半导体财团ISMC声明,考虑在印度卡纳塔克邦投资30亿美元建立芯片代工厂,生产65纳米芯片。9月13日鸿海集团和印度跨国集团韦丹塔签署备忘录,双方将斥资195亿美元在印度建造芯片厂,主要生产芯片和显示器。
Counterpoint分析师Ivan告诉记者,印度政府在积极的推动本土制造,协同国内大型企业和国际大型企业不断在本土落实先进制造,譬如推动生产链接计划(PLI)等政策。同时也在各类基建上印度政府也正在积极投入,譬如物流提升,培训技术工人,联合各邦政府推动工厂建设等。Ivan认为,不少国际企业在印度设厂,间接地帮助提升了印度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力素质。
根据摩根大通的预计,苹果将从今年年底开始将约5%的iPhone 14生产转移到印度,到2025年将在印度生产多达四分之一的iPhone,以及约25%的其他苹果产品,包括Mac PC、iPad、Apple Watch等。
Loop Ventures分析师Gene Munster估计,目前苹果大约有10%的iPhone是在印度生产的,但他预计在五年内,35%的苹果产品可能会在印度制造。除了印度,iPhone的生产也可能进一步转移到越南、马来西亚和美国。
立讯精密和富士康已经开始在越南试生产Apple Watch和MacBook,这些产品也是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进行组装。
公开资料显示,苹果供应链企业歌尔股份、裕同科技、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美盈森、伯恩光学等也都在越南进行了投资。去年,歌尔在越南的营收超过200亿元,净利润近13亿元,主要业务为苹果耳机组装。
摩根大通预计,到2025年,苹果AirPods也将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生产,目前AirPods的产能有95%都在中国。而目前几乎所有的苹果MacBook均在位于中国的生产基地组装。
中国供应链优势依然显著
尽管苹果在推进多元化的全球供应链布局,但分析师几乎一致认为,中国仍然是苹果最重要的制造基地,这一地位不会在未来短期内发生变化。
研究机构Canalys分析师彭路平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供应链的转移是一个需要长达十年才能完成的计划,何况苹果在中国仍然拥有巨大的市场,这是苹果公司无法忽略的。”
过去十年来,苹果之所以能够一跃成为全球的科技巨无霸,与中国供应链的支持不无关系。中国已经成为大多数技术产品的生产国,并且是各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庞大消费市场,在很多美国科技公司中占有可观的收入份额。这主要是由于持续融入的全球供应链,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不断壮大消费人群。
据tradingeconomic数据,2022年印度制造业员工平均工资约495卢比(约合人民币41.9元)每天,而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薪资水平为288.1元每天,约为印度的6.8倍。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中国组装iPhone需要支付工人的工资是印度的四倍多。
综合劳动力成本和上述因素,将产线放在印度似乎拥有更高的性价比,不过,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印度建设生产线的“隐性成本”要更高。
印度等东南亚市场生产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障碍是缺乏本地制造专业知识。郭子骄认为,苹果供应链转移主要是指的组装工厂这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迁移,而并不是零部件供应链的转移。
“中国目前的供应链门类仍然最齐全,也是最高效的地区,但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是未来富士康这类工厂的招工可能会出现一段困难期。”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富士康已经在海外进行了布局,那么明年第三季度推出的下一代iPhone在印度生产的比例可能就会进一步提升。”
郭子骄强调,零部件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目前中国占苹果零部件的生产比重仍然相当大,全球还没有地方可以在短期内承接大规模的转移。“电子产品制造,不可能完全规避掉中国供应链,中国不但是最大的生产国,也是电子产品最大的消费国。”她对记者表示。
针对未来是否苹果会将组装供应链设在东南亚,郭子骄并不认同。她表示:“全球供应链的配置,最终还是由成本和市场来决定的。成本最重要的优势来自于规模,其次由投资额以及材料成本决定,还取决于管理,在这几方面东南亚目前来看都不占优。”
不仅如此,她认为,苹果如果真的要将中国销售的产品由中国生产的零部件来供应,那么反而会给中国核心零部件厂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以面板供应为例,中国消费者喜欢iPhone Pro,但是现在iPhone Pro的面板几乎都是韩国的供应商。”郭子骄对记者表示,“如果今后iPhone Pro要加大中国产屏幕的比例,那么对于中国的面板厂商来说都是利好。”
她还表示,本地产品由本地供应链来满足的这种策略,意味着把供应链由原来的横向分工转为垂直流动,有助于中国供应链厂商迈向高阶。
郭子骄预计,京东方今年大约供应苹果约13%的iPhone屏幕,与日本供应的比例相当,其余为韩国供应商供应(前段生产在韩国本土,后段模组生产在越南)。她预计明年日本供应的屏幕比例会大幅减少,而这一部分大概率是由中国供应商来补齐。
她强调,分散的供应链是合理的做法,因此没有必要对苹果供应链转移进行过多的解读。
内容链接:https://www.hpaper.cn/6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