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收官在即,若要以几个关键字勾勒这一年的海南经济画像,你的选择是什么?
答案,写在全省上下砥砺前行的拼劲里。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海南很难:疫情连番来袭,经济发展遭遇“寒流”,受到的冲击超出预期。同样是这一年,面对大战大考,全省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面落实“1348”战略框架,“双统筹”稳定经济社会运行秩序,超常规发力稳住了经济大盘,海南经济承压企稳、稳中有进、逐步恢复。
韧性强
短期冲击不改长期大势
“战士最兴奋的地方是前线!”12月10日,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天梁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配发的视频是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发射场今年7月在文昌开工,目前1、2号工位建设齐头并进,计划于2024年实现常态化商业发射。”杨天梁12月21日对海南日报记者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将打造国际一流、市场化运营的航天发射场系统,进一步提升中国民商运载火箭发射能力。
无独有偶。新十条优化措施12月7日发布次日,海润珍珠董事长张士忠在朋友圈发了“大干快上”的信息。当天,该公司旗下的三亚崖州海科海洋研发中心项目开工,而同样由该公司在崖州湾科技城投资建设的黄金珠宝创新设计工场,已于今年5月开工,预计明年底完工。
“两个项目总投资3.5亿元,主要为海南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服务。”张士忠说。
稳增长必先稳信心。一方是新成立不久的国企,一方是深耕海南多年的民企,两者用实际行动传递出同一个信号:信心比黄金更珍贵,实干胜过千言万语。
回首今年以来海南经济发展历程,可谓越激流,过险滩,闯难关。
一季度宏观经济平稳较好开局,二季度受省内外疫情影响有所回落。超常规稳经济大盘行动及时启动,带动季末走势明显回升。8月疫情冲击远超预期,三季度宏观经济承压放缓。“双统筹”行动迅速出台,经济走势企稳上行。四季度聚焦复工复产与经济恢复提振,力促全年经济重回平稳运行区间……今年以来的发展曲线,勾勒出海南经济千磨万击、韧性依旧的发展历程。实践表明,发展可能会有一时波动,但短期冲击不改长期大势。
擦亮“稳”的底色,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投资稳是经济稳的坚实支撑。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海南今年初就研究制定了产业投资提升年行动方案,坚持“项目为王”,大力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发展。1-10月,产业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较去年同期增长2.9%,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0.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稳”的基础不断夯实加固。
打好稳就业“组合拳”,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大局。今年截至11月10日,海南共为各类用人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98亿元,惠及6.43万家用人单位、85.04万名职工;发放留工补助3.6亿元,惠及11万家用人单位、120万名职工;办理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累计6.9亿元,惠及上百万职工。
从今年5月,海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时间出台《海南省超常规稳住经济大盘行动方案》和《海南省稳经济助企纾困发展特别措施》政策,到9月疫情刚刚平稳,省委迅速出台《海南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提振行动方案》和《海南省稳经济助企纾困发展特别措施(2.0版)》,并明确表示:不调目标、不减考核……各项政策靠前发力、协同出力、精准有力、形成合力,有力稳住了海南经济大盘。
凸显“进”的亮色,进而有为、以进固稳。
外向型经济保持蓬勃发展。2022年前11个月,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26.3亿元,同比增长40.1%,快于同期全国增速31.5个百分点,增速全国排名第三。
截至2022年9月,海南自贸港已落地实施三张“零关税”清单,累计进口货值近130亿元。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进”的动能不断积聚迸发。
做足“好”的成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达七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家喻户晓,今年11月我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低于10微克每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优水平。截至2022年11月底,今年全省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6.6759万辆,同比增长53%,新能源汽车在新增车辆中占比达40.59%。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8.2245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10.11%。
不惧风雨,海南经济经受住考验,稳中有进,“稳”的基础更扎实,“进”的动能更强劲。
潜力大
新格局释放新潜力
海南离岛免税“蛋糕”有多大?
2022年10月28日,建筑面积相当于40个足球场的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海口国际免税城开业。受该店开业刺激和带动,当天海南11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超7亿元,创下海南离岛免税店单日销售额历史新高,接近以往历史最高值的2倍。
从2011年第一家离岛免税店开业至今,海南离岛免税年销售额增长近50倍,累计销售免税品超1000亿元,年均增长44.6%。这一巨大“蛋糕”吸引投资者跑步进场掘金。目前,海南共有6家免税经营主体、12家离岛免税店,其中海口6家、三亚4家、琼海1家、万宁1家(明年1月开业)。
随着《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实施,海南自贸港打造“双循环”交汇点的角色和地位更加凸显,潜力亦可见一斑。
环岛旅游公路是海南全域旅游的标志性项目、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新动能、海南自由贸易港新形象的展示窗口,也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当前,全长近1000公里的环岛旅游公路项目正加快建设。
如果将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比喻成一条珍珠项链,规划建设的40个驿站无疑是这条项链上最为璀璨的珍珠。12月8日,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莺歌唱晚驿站在乐东开建,环岛旅游公路驿站拉开建设大幕。打磨“珍珠”、串好“项链”,海南坚持久久为功,高标准推进,将环岛旅游公路打造成为传世之作。
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改革开放是海南与生俱来的基因。作为唯一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开放的大门应该开得更大、更快、更早。面对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为“走出去”招商创造条件,海南争分夺秒,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向外界释放出强烈信号。
12月9日,海南省政府代表团从海口出发,先后在中国香港和德国开展招商推介。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首个省领导率团赴境外招商。此前,作为疫情发生以来海南首个出国招商团组,海南赴日招商团组11月27日抵达日本,开展为期15天的深度招商推介,受到日本企业的欢迎,海南成为疫情以来我国首个赴日本举办招商推介会的省份。
马不停蹄开展招商引资,“抢企业”“抢项目”,会谈一场接一场;境内外企业看好自贸港巨大发展潜力和前景,进一步坚定信心,签约项目一个接一个——
12月11日,海南自贸港与太古集团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太古可口可乐中国区非碳酸饮料生产管理中心落地海南。“海南省代表团此时来访,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加快布局海南自贸港的信心。未来几年,海南将成为太古集团投资增长最快的省份。”国泰航空公司主席、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主席贺以礼如是承诺。
海南自由贸易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是发展的动力,区域是发展的载体。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引擎”“两件大事”。
同饮一江水,母亲河南渡江流经的白沙、琼中、儋州、澄迈、屯昌、定安、海口等市县,发展水平却各不相同。譬如,去年海口的GDP全省占比超三成,而琼中和白沙于2019年和2020年才分别宣布“脱贫摘帽”。与此同时,不仅仅是各市县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同样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如同水流,落差越大,势能越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是挑战,更是潜力所在。
从《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到《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协调发展的“新棋局”,在2022年的初夏激活。从顶层设计到顶层推动,一场静水深流的区域深层次变革,扑面而来。
“海口、三亚、儋洋经济圈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三个增长极,通过合理分工、枢纽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公共设施互联共享等协调、一体发展,既可以形成合力,有效集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速度,也可以带动周边市县一体化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省发改委副主任许兰如是认为。
为全岛封关运作开展压力测试。海南牵头的25个全岛封关运作首批项目全部开工。已实施的“零关税”进口生产设备、原辅料、交通工具和游艇三张清单共包含1700多个商品税号,对“零关税”政策进行了压力测试,为减少封关前后压力落差,避免封关后出现重大风险积累了经验。
封关运作后,重磅政策红利尤为可期。更多企业可享受到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政策优惠。新格局必将源源不断释放新潜力。
活力足
改革创新迸发蓬勃生机
12月15日,头部券商——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出资20亿元在海南设立全资证券子公司,深度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聚焦服务海南基建与新基建、重要产业融资服务、财富管理升级,推进发展领先的交易投资业务,争取跨境、外汇、大宗商品等金融领域创新突破,并在未来封关运作后作为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离岸业务的重要平台。
此前,新加坡顶尖、亚洲领先的国际私立综合医疗集团在海南的第一个项目莱佛士国际医院,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开建。该项目计划2023年1月竣工,3月试营业,并于4月正式开业。
市场主体是市场环境的晴雨表,也是经济活力的风向标。越是逆水行舟,越能彰显活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踊跃“抢滩”,正是海南自贸港活力足的生动体现。
改革释放活力。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厅,《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条例》《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主体注销条例》均于今年正式施行……
“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对外开放带来的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明显,非常期待与海南开展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说。
开放增添活力。今年7月在海口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再次成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生动注脚: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的1955家企业、2800余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总进场观众超28万人次。
从过去“一根铁钉也要到岛外去买”,到如今足不出岛买遍全国、买遍全球,海南的发展正是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背景下,越办越好的消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主动扩大开放、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的满满诚意,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创新激发活力。制度集成创新结出的累累硕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也吸引着各类要素加速向自贸港集聚。近两年海南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增速长时间保持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存续市场主体突破200万户。
此外,我省优化市场主体注销登记制度,清退一批“休眠企业”“僵尸企业”,实现企业退市“一趟清”,不仅有效避免了经济“虚胖”,也进一步释放市场竞争活力。
科技创新的文章正在“陆海空”起笔。
离地约500公里的低轨道上,“海南一号”4颗光学卫星每天在海南上空开机工作,源源不断向三亚卫星数据接收站传回大量遥感数据;加快打造“南繁硅谷”,南繁基地成为全国种业力量最大集聚地、最知名种业科研打卡地;“奋斗者”号全海载人潜水器深潜10909米,我国万米潜次和人数跃居世界首位;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揭牌并实体化运作——海南围绕独有的“三度”(温度、纬度、深度)优势,做好创新文章,力争在种业、深海、航天三大领域中打造国内一流科技创新高地。
持续举办“百场万岗”2023年校招活动,特别是2023年校招活动12月21日“四城同办”,以期吸引集聚逾万名高校毕业生来自贸港创业就业——海南打破“坐在家门口等人才”的传统招聘模式,“走出去”抢人才、“家门口”留人才、“点对点”招人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180多项自由贸易港政策文件落地,“两个15%”所得税优惠政策、三张“零关税”清单、QFLP和QDLP试点工作有序实施,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和最短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及加工增值税收政策、“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等政策落地实施——自贸港政策红利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和活力。
面对新变局,把握新机遇,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海南经济画像正愈加清晰。
内容链接:https://www.hpaper.cn/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