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科技不投资。
现在行业中的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去科技领域找金子,找机会。但科技究竟应该怎么投,科技需要什么样的资金,似乎一直是大家关心和探讨的核心议题。同时,这一波科技浪潮之下又藏着哪些新的机会?投资人又该避开什么坑呢?
作为国资的代表,在重庆科创投董事长杨文利看来,科技是永远附着于产业的,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所以我们专注科创创新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创新、改造升级。
同样,成都科创投集团董事长裴玉生也觉得,“我们在预期未来的时候,未来已经来到我们身边,这里面有无穷的机会,是需要我们去把握的。同时,我们要紧紧地把握科技创新的动态与脉搏,减少不确定性。”
在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的“2023中国投资年会”上,华业天成创始合伙人杨华君、华泰紫金总经理樊欣、磐霖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李宇辉、成都科创投集团董事长裴玉生、创东方投资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肖水龙以及重庆科创投董事长杨文利就“科技爆发、生产力重构与投资”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针对时下火热的ChatGPT和大模型投资,樊欣认为:“从大的类别来讲,带来的投资机会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大模型的底层对于基础的算力、存储、传输带来的基础设施硬件投资机会。第二类,更重要的是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之上,更偏重于应用端的机会。”
与其看法相同,李宇辉也表示:“我们会关注ChatGPT在专业技术和工业领域、医疗临床领域的应用。如何突破其在专业知识领域的应用瓶颈,这里的技术突破是我们感兴趣的,而拥有这些技术并能商业落地的初创公司是我们投资ChatGPT应用领域的抓手。”
对于硬科技投资,肖水龙也分享了创东方的方法论:“广深高速”。投的项目市场是广的,创新是深的,尤其是技术创新,我们希望它的技术创新深度比较深,有颠覆性创新,国内外领先,替代进口,填补空白。第三是团队高配性,第四个讲的是成长快速性,过去、现在、未来和行业、企业的成长是很快速的。我们投资就投成长。
以下为现场探讨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杨华君:现在业内爱说“无科技不投资”,基本上行业全民在讲科技投资,无论是市场化的GP、LP、、政府等,都在做科技投资。科技投资开始既热又卷,今天有幸与大家开启这个圆桌讨论。
我是杨华君,来自华业天成资本,机构2015年成立,聚焦信息科技为主的赛道,半导体、智能终端、云与数字化等,偏好于投早期,同时也非常关注投后企业的成长,以提升投资的胜率。下面请在座的各位也简短地自我介绍。
樊欣:大家中午好,我是华泰紫金的总经理樊欣。华泰紫金是华泰证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发展到现在,整体的管理规模超过600亿,管理覆盖的基金类型包括了成长期基金、并购基金、母基金,整体覆盖的阶段还是比较广的。基金重点关注的领域是医疗健康、科技、先进制造三个重点领域。
李宇辉:大家好,我是磐霖资本的李宇辉,磐霖资本是一家成立了13年的人民币VC,我们专注在两个方向:(1)针对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药研发企业及高端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企业,以及行业发展中的衍生机会。(2)投资满足B端降本升效提质需求的To B企业及国产替代或解决“卡脖子”的硬科技企业。我们坚持精品投资,已经投了近100家的早期公司,我们一直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策略,谢谢!
裴玉生:我叫裴玉生,是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的,我们机构成立于2021年的3月底,注册资金100亿,目前经过两年的发展,累积直投项目+基金投资项目是427个,基金的规模已经突破了430亿,发展得还是比较中规中矩。
我们是以硬核科技投资为基础投资逻辑的投资公司,同时关注进口替代和卡脖子工程,主要赛道非常聚焦,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制造。这两年来已经有6家公司敲钟,目前在证监会排队的已上市企业是15家,印证了成都的快速发展创投环境,谢谢!
肖水龙:我是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的肖水龙,创东方是2007年8月份成立,到现在差不多16年时间,因为立足深圳,科技创新、项目优质度都比较高,所以创东方也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管理规模超过250亿,投资项目有300多个,已经上市的接近40家。在创投中算是老牌成熟的机构,今天很高兴再次参加投中的会议,谢谢大家!
杨文利: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投中的年会,疫情三年,很感谢投中构搭建这样的平台,可以和一些老朋友在疫情之后交流,我们是重庆科技创新投资集团,和裴总他们是同一年诞生的,重庆科创投是原来整合了重庆产业引导基金、重庆天使引导基金、重庆科技风险投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这是我们的四个板块。
整体来说,现在科创投集团的体系从种子基金到天使、风险投资、产业引导投资,包括集团也助推项目的转型落地,整体专注于早的、科技含量高的、比较硬科技的行业,反正整个实体经济基本都涉及。
我们讲科技投资,科技是永远附着于产业的,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所以我们专注科创创新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创新、改造升级。当然领域比较多,我们比较关注的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科技、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发展、智能制造,也是重庆产业的主体。整体是母基金投资为主的机构,欢迎各位GP能够多关注重庆。
杨华君:讲到科技,大家这半年都深有体会,ChatGPT的火爆带来了行业的一次沸腾,每个谈科技的也要谈谈大模型带来多大的机会。
相信在座的很多投资人都关注过这个方向,有做大模型基础设施类的投资,也有做大模型颠覆的行业的投资。软件会不会被重写?大模型会不会提升机器人的可用性?这个背景下,既有机会,又有风险。
大模型将带动层面,从芯片、基础设施到应用、到终端,有什么样的机会是这些GP可以琢磨的?先请樊总,后面像李宇辉总和肖总也做一个准备。
樊欣:我觉得整个ChatGPT的出现使大家对于AI有了新的认识。一级市场对AI的投资,历时的时间也比较长,包括华泰紫金在历史上很早的时间投资了小i机器人,还有第一批在科创板上市从事计算机视觉的公司虹软科技。整个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成熟,还是一个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从我们的观点来看,从大的类别来讲,带来的投资机会包括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大模型的底层对于基础的算力、存储、传输带来的基础设施硬件投资机会。第二类,更重要的是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之上,更偏重于应用端的机会。在应用端,这个机会可能也是分成两种类型:(1)针对C端用户,无论是传统的通过移动互联网模式向C端用户提供服务,比如传统的从搜索到办公软件、到各种To C的服务,结合大模型之后,整个业务流程、服务模式都会有颠覆式的变化。这里有机会诞生一些未来千亿市值以上的公司。(2)结合一些垂直行业应用,因为本身大模型是通用的技术底座,在每个细分行业领域都有这个行业专用的知识库、专用的私有数据集。过去也有很多从事企业服务的SaaS公司,但如果在整个大模型的技术赋能下,结合行业特有的数据库训练,未来还是比较看好在各个垂直细分行业领域会有一些应用类、服务类的公司能够走出来。
杨华君:谢谢樊总,主要是基于大模型所带来的欠缺的基础设施,缺什么补什么的机会。另外是基于各个场景的应用是非常多的一次机会。谢谢!
李宇辉:当下ChatGPT和大模型十分火热,我相信未来AI将会成为和水电煤一样的公共资源,这一过程如同互联网过去二三十年来的普及和发展。当AI成为一种“公共资源”,ChatGPT(大模型)作为一种底层技术,则承担了基础设施的功能。
磐霖认为,对于大模型的投资,需要关注和思考其在专业技术或工业场景中的应用。而实现这一应用,则需要去解决一些技术问题。
例如,在磐霖关注的生物医药领域,医生诊断非常依赖于医疗影像。但图像相较语言更为复杂,如何将图像信息转化成语言信息,进而输入到大模型中,这涉及到诊断的专业知识图谱、多模态学习等问题。目前,语言大模型对通用知识的处理效果较好,但对专业知识则略有欠缺,这需要技术突破。我们会关注在该领域有技术突破潜力的投资机会。
在To B及科技领域,磐霖自2018年起坚持“消费供给端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主题,投资了一批工业界的数据智能公司。从大模型视角去看,这些数据如何被处理和应用是需要去思考的问题。比如数据补全,材料设计中的各种数据大多基于工程技术人员自身的经验或Know how,如何对这类数据进行补全并被语言模型识别处理,如何进一步反哺应用在工业场景。我们会关注这一类型的投资机会。
综上,磐霖关注ChatGPT在专业技术和工业领域、医疗临床领域的应用。如何突破其在专业知识领域的应用瓶颈,这里的技术突破是我们感兴趣的,而拥有这些技术并能商业落地的初创公司是我们投资ChatGPT应用领域的抓手。
杨华君:李总刚才分享了很重要的观点,ChatGPT本身可能是基础设施,有个比喻叫大模型的基础设施能力类似于电力,行业应用类似于电气。电力行业最终可能只会有三五家巨头,但是基于大模型的垂直应用场景,就是未来可能的方向和趋势。
裴玉生:我讲一下今天的主题关注的一些地方。谈起科技创新,对于外人来讲,他是一个看客,我们是拿来吃饭的家伙。所以科技创新是我们每天离不开的事情。这个过程中,立审会、投决会等,每天接触不同的东西。那么科技创新带来的是什么?带来的是知识的积累、技术的创新进步和基于技术创新进步上的工具迭代。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效率提升,产生的质量提升,产生对人民生活预期的满足,所以科技创新不是一个架构,科技创新带来的结果是一个定性、定量的结果。
我们关注科技创新带来的机会。现在科技创新曲线非常陡峭,我们这代人非常幸福,因为我们见证了无数个梦想实现的过程。所以科技创新带来的更重要的是消费的变化,人文的变化和文明阶次性的进步。最近两年来干创投,天天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变化动力和现实。我们在预期未来的时候,未来已经来到我们身边,这里面有无穷的机会,是需要我们去把握的。
接下来,创新迭代曲线陡峭是好事吗?有可能。是坏事吗?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坑很多风险需要规避和防范,创投界基本上是没有时间概念的行业,因为项目来的时候,你必须跑才能抓住机遇,但你还得静下来、停下来去思考,坑在哪儿?障碍在哪儿?矛盾在哪儿?所以要考虑风险。速度越快,你的驾驭能力能够匹配的可能性越小,你的风险就越大。现在是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创投机构、一个创投团队如果不把风险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是非常难走得长、走得远、走得稳,现在要求我们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什么?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追求的是一种长期价值,稳健是第一位。
此外,在这个行业中诱惑太多、刺激太多,想干的事情太多。乍一看什么都挣钱,掰开一看里面毛病不少,所以愿念和定力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要紧紧地把握科技创新的动态与脉搏,减少不确定性,因此,我们确确实实需要沉下去,沉下去有几个标准:你愿不愿意做深入的研究?愿不愿意向项目的源头靠拢?愿不愿意和创业团队、科学家、高校院所、研究院所进行深度的绑定和合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合作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成都科创投崇尚的是平台策略,有资源的可以和我们合作,有资金的可以和我们合作,有能力的可以和我们合作,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合作的平台。我们发展速度较快,也是贯彻我们的理念。成都科创投集团将会成为产品系统完全覆盖的投资平台,我们天使的引导基金,政府的、财政出资的,因为我们机构是完全市场化的机构,天使基金正在组建,产业基金正在组建,并购基金正在组建。我们在整个产业体系上丰满了,希望建立一个生态系统,与大家共享,谢谢大家!
杨华君:谢谢裴总。裴总用了过去成长的经历,及成都科创投平台的经验,给我们分享了新的科技浪潮来临可能超越想象,也伴生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假象,这些投资人需要在中间找到真的机会,而不是那些假的机会,谢谢!
肖水龙:刚刚主持人提出在ChatGPT已经出现的时候,我们怎么做投资?我的观点和前面的嘉宾相似。第一,作为一般的投资机构很难投大规模、大型的ChatGPT基础设施,它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时间,也需要资源和技术。我们或者中小型规模的企业家、机构,可能会从应用层面考虑切入。
第二,ChatGPT不会改变投资的逻辑,比如创东方原来投的大健康、大消费、新制造,还是遵循原有逻辑继续投。在选项目时,可能利用ChatGPT帮我们搜寻、分析,被投企业也利用平台优化、提效,但核心的投资逻辑是不变的。
第三,ChatGPT出现以后,被投企业在没有和有ChatGPT的情况下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可能原来一些行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能力、技术才能解决问题的,现在可以轻易通过AI公共平台获取信息和技术,使它的成长速度会加快。
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所运用ChatGPT这个工具的程度、效率可能会使被投企业产生重大变化,这是创投机构需要考虑的。人工智能也好,ChatGPT也好,无非是帮我们思考问题。在原始社会是用手和脑来生产,到后面有机器,现在是流水线,再到后面是全面自动化,这是从“手”的角度帮人类进行解放。人工智能,尤其是ChatGPT,就是在“脑”的方面帮我们加持、让我们突破、让我们提效,使得我们思考问题、掌握信息、得出结论更加快速、更加有效,甚至可能让我们生成一些新的能力。所以我想可以期待ChatGPT出来以后,会产生新的变化。就像比尔盖茨讲的,像互联网的诞生一样,期待企业、个人在未来迎接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破事件发生。
杨华君:谢谢肖总。刚才肖总讲到关键的一点,我们关注的是所投的ChatGPT或者大模型未来改变世界的项目中,解决了什么问题、创造了什么客户价值,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创造了价值就有生存空间,项目就有投资的可能性,所以非常感谢肖总的分享。
杨总站在LP的视角,您投的GP也会有很多关注ChatGPT,您怎么看ChatGPT、大模型的发展?
杨文利:我讲点角度不一样的,一个是我做LP,另外一个是关于人工智能。原来讲人工智能,现在有了ChatGPT聊天机器人,简单理解就是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到实用阶段,而且比较普遍,整个社会真正进入到消费端的实用阶段,它是很有标志性的事件,而且是很大的一件事情。
除了讲了人工智能、ChatGPT改变某个行业,涉及到数字经济,2000年初互联网热,互联网诞生重构了人类社会。当年每个单位、每个公司还要做一些信息系统改造,相当于孤岛性的改造,加了互联网,最终在10年左右时间,又是移动互联网,5G改变了整个社会太多,不是说每个行业必须面临改造,它是把某个行业干没了,这是很大的事情。
互联网是把整个人类的信息沟通变得更快捷,移动互联网更方便,近几年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算力的提升才能催生这么大的ChatGPT,它的使用场景非常宏大。我认为它会催生很多新行业,当年十几、二十年前诞生一个百亿美元、千亿级的公司需要多少年?一个互联网下,当年的共享经济又有多快?人工智能在无限接近下,替代人的思维和人的工作,所以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会产生极其大的冲击,不是说你接不接受,就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只要拥抱他,而且要关注他怎么发展,不光光是改造现有的产业,会催生什么新的?这是我们期待和比较关注的。
现在已经在大算力、基础设施,不管是存储、能源,整个大的投入这么多,有的时候会很奇怪。新技术出现产生新的业态、新的社会,而且它可能是指数级的,这是我的粗浅认识。
如果作为LP选基金管理人、选GP的话,科创投下面几支基金合作的70多支基金,总规模在670亿,投资出去将近1000个项目,现在上市的六七十个,近两年比较快,每年有10家会出来。我们在这种大的浪潮来临前,整个宏观、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是市场冷一些的时候,越是投资人坚守的机会。有行业专注力、定力的一些团队,特别是要专注一个行业,再讲细一点,专业更聚焦一些。
说实话,不管是引导基金,还是创投基金,对于一个创始人的影响力有限,我们还是财务投资的属性多一点。作为政府的基金,协调的方面更多一点,当然我们也投了这么多项目,我们也有很多经验很多教训,帮他们整合团队,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是可遇不可求的。毕竟我们是陪伴企业,所以你要能够专注。
另外一点,能够在新的科技投资阶段,除了理解科创、产业、行业的属性之外,确实还是需要产业资源,特别是生态的搭建,团队能力很关键。科创项目孵化出来,首台套都是比较简单的,首台套之后的坚持是极其困难的,你的消费是巨大的,产品出来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硬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人力成本、耗费的时间、精力,包括不确定性是相当费神的,不是简单拿个专利、首台套出来就可以了,这个还远得很。2017年人工智能算法发表一个Paper出来,它还是不停地迭代,但这个过程中的投资、资金的消耗、团队的坚守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而且是比较痛点的事情。
另外今天我看到一个分析,ChatGPT已经在AppleStore上了,下一步期待它能催生一些新的团队创业。技术到一定阶段肯定是硬件投资,其实现在一些传统行业企业接受导入ChatGPT、导入人工智能,也只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要做好迎接浪潮。真正催生什么?我们拭目以待,希望有新的东西能够诞生出来一些伟大的企业。但首先要积极接纳它,尤其是研究它,科创投下面的天使权益基金做了很多支团队的首支基金,首支基金投到第二期、第三期,我们希望有专注的团队一起合作,一起在大的浪潮过程中陪伴成长,陪伴企业实现投资初衷。
杨华君:因时间关系,下面分两组来问两个不同的问题。首先,刚才裴总在讲话中多次提到怎么在不确定性中抓住确定性的机会,特别是在科技投资领域这非常难。我们在过去几百年的发展史上,有产业周期、科技革命的周期、也会有经济周期。
我们评估,产业周期或者技术革命的周期是一个机会因子。在这之下怎么把握确定性的机会?除了通过阶段的组合、赛道的组合或者项目的组合做平衡,此外还能做什么样的事情?请各位分享一下。
樊欣:关于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来回答。第一个方面,我们的经济发展、行业发展、企业发展会叠加在很多周期里,包括科技变化的周期、经济变化的周期、产业变化的周期都会叠加在里面。我们在看很多行业的时候,优先会把时间维度拉长一些,比如拉长到五年或者十年的维度,我们去关注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可能不会发生变化的一些变量。从我们的观察来看,我们每天使用的数据和信息的量,无论从最早各种信息终端的迭代,整个交互使用的信息量会持续地增加。基于这个大背景,像一些数据中心、底层算力、底层存储,未来它的增长确定性还是非常强的。在看很多行业的时候,还是把维度拉大,关注一些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里不会变化的趋势。
第二个方面,看一些具体企业的时候,还是要关注整个创始团队在各个能力的维度是不是存在明显的短板。实际上一个好的行业,最终还是需要创始人的团队能够把这个企业做起来,不光在技术创新角度,包括融资、市场推广的策略,各个方面对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可能在看到一个大的行业赛道之后,要在这个赛道里选择出来最优秀的赛手,他们从穿越周期的角度能够消除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简单的两个思考维度供大家参考。
杨华君:樊总讲得重要的点,首先是关注偏中长期的需求,而不是短期的热点,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确定性。其次是团队,投资最终结果投的是团队和人,这个人有没有长跑的能力,有没有综合成长和迭代的能力,显得尤为关键。下面请李总。
李宇辉:科技创新是未来十年的确定性事件。但科技创新涉及技术、模式、团队等风险,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此,科技投资机构和人员面临两个“转化”的问题:一是早期发现(discovery)如何转化为产品或服务;二是科学家(技术专家)如何向企业家转变。
基于以上认知,磐霖坚持三大策略以在科技投资中获得更大的确定性。
第一,提前认知、提前卡位。基于对技术、商业模式以及科技型企业家团队成长的把握,聚焦寻找行业里的科技型投资机会。
第二,精耕细作、长期陪伴。在精挑细选后,磐霖希望在企业的早期阶段进行投资,并通过投后赋能,促进被投企业实现技术突破、管理提升、商业模式完善,以及科学家向企业家的转型。
第三,多轮加注,助推黑马变白马。磐霖会对优质项目进行多轮投资,以期加深和被投企业的关系,促进企业沿着相对正确的轨道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磐霖还会深入被投企业所在的领域,建立生态关系进而提升综合能力。
杨华君:李总的讲到的关键,第一点是精挑细选,第二点是赋能体系,让科学家向工程师或者企业家转型变得更容易。谢谢!
肖水龙: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考虑项目、团队,我觉得最大的不确定性在团队。创东方有个投资要诀:“广深高速”。投的项目市场是广的,创新是深的,尤其是技术创新,我们希望它的技术创新深度比较深,有颠覆性创新,国内外领先,能替代进口,填补空白。第三是团队高配性,第四个讲的是成长快速性,过去、现在、未来和行业、企业的成长是很快速的。我们投资就投成长。
刚才讲团队不确定性也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很多年轻团队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二是性格上的缺失。在把握市场广阔与否、技术好不好、深不深这方面我觉得还是有客观标准的。但是对人的判断,甚至是不同时期同样的团队得出的可能都是不同结果。但凡做得好的项目,成功上市或者是向前发展的,团队大概率是好的,无论是能力还是自信度,和整个创始团队的气场都会非常好,否则很多企业规模一大就露出马脚了。所谓投资就是投人,但是往往就是在人的方面会出现偏差,因为人性的复杂,而且会被好的技术迷惑,忽略了对人的深度判断。当团队有些许缺失时,我们就要进行补足。所以我们投资的时候会花时间专门看人。
这就提出一个很大的问题,投后服务建设是做团队的保姆式服务,他们缺什么补什么,缺思想理念,要苦口婆心与他们进行交流,对他们进行提升,缺团队帮助他们进行找人。昨天我们看项目时也讲了同样的问题,虽然技术是很好,市场也挺不错,但是作为大学教授你最好亲自出来做项目,或者是有一个得力的、全面的总经理来帮助你,否则项目是走不远的。
简单来说,就是在我们投资的过程中,最有效和关键的就是投前对团队的把握,要有确定性和高配性。甚至我们提出要“四高”:第一情商高,会打交道;二是财商高,会经营管理;三是逆商高,能够艰苦奋斗;第四才是智商高,善于持续学习。
杨华君:肖总的落脚点还是人,技术领先是短暂的,而人是恒久的成功要素。和我们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们的“3+1”的模型,创始人和团队一要有使命价值观、二要有系统的认知能力、三要有行动力,而最后的“1”是指成长性。
最后一个问题留给杨树总和裴总。两位作为地方政府资金的大代表,既有招商的职能,又有推进科技进步的使命感。在未来的趋势和科技赛道上,您会关注什么样的项目,将它落在成渝地区?同时,成渝地区有怎样的生态环境帮助他们去迭代成长?
杨文利:作为引导基金,我们是有返投的要求,但是我一直这么些年来说,政府对我们没有招商的任务,政府不考核我招商引资的。但是有好的企业愿意来重庆落地,我们双手欢迎。
重庆数字经济提到了“2+6+X”,其中“2”是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电子工业和电子产业,这些产业在重庆都是有相当厚的产业积淀;“6”是显示行业、新能源,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发展和卫星互联网。重庆市是工业基地,我们的工业门类也是比较齐全,如果是产品出来以后产业化,在西部来说的话,重庆还真的是一个首选和排在前列的可选择的地点,包括机械制造、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我们希望和欢迎相关的团队有项目的话和我们对接,我们做好服务工作。
去年,我们推了两个项目落地重庆。一个是负极材料的,一个是做汽车模具(智能制造)都很好。这两个项目是通过我们联系和推给区县领导,不到半年时间签约落地。因为项目很好,还不需要给地方政府给很多的配套投资。
因为代表政府引导基金,我们希望行业的企业到重庆来有更大的发展,我们和他们一起成长,一起来把它做好。这么多年,我们从来不说要求哪个企业必须到重庆来。当然了,最终有的来了,我们还是利于它的成长。
裴玉生:既然来了,和大家分享两件事。第一个事情是金融确定性是一个伪命题。确定性是阶段和偶然的,是一个概率事件,它追寻大数法则。什么事情确定?越大的事情,长期的趋势它越确定。越小的事情不确定性越高,因为受影响的左右它的因素可能会更多。短期影响它的因素会做更多。
其次,确定性是一个博弈概念,在考虑确定性的事情,大的事情顺向考虑,小的事情逆向考虑。这只基金挣不挣钱,团队有没有可能把这个项目做出来。最早从哪里开始考虑?最早你要从市场逻辑,需求逻辑来考虑。很多年轻投资人和我报的时候,他首先报技术。我说你如果是今后要卖技术,你的逻辑正常。如果你今后是要把它推向市场,走向资本化,你首先给我回答它在市场端、需求端的不确定性在哪里?有没有需求前移?
作为国有企业来说,我们招引政策实际上你们比我们更清楚,你们可能都多轮进行了合作,走了不同的地区。但是有一条,国有企业现在的管理在提升,合作的难度在增大。简单的做LP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400多亿的基金,主动管理已超过40%,我们是西部地区唯一一个管理的了其他省市基金的国资团队。所以现在你会越来越难,你必须要有能够拿得出来的筹码,同时还得靠谱。确定性首先是投资人的确定性,有确定性的机构我们愿意合作。谢谢大家!
杨华君:谢谢,本场论坛差不多刚好一小时整,但是意犹未尽。期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交换认知,持续交流。谢谢大家!
内容链接:https://www.hpaper.cn/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