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在给小双上课。
如今这块牌子成学校“身份”唯一证明。
教室简陋,但该有的一个不少。
本报讯 在海口市三江镇茄南村,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全校只有一个学生。今年2月,这所学校也如期开学了。这个唯一的学生是谁?老师平时怎么教学?5月17日上午,记者探访了这所“孤独”的小学。记者 吴佳穗 文/图
一个讲台一套课桌
“陋室”虽小但温情满满
没有气派的校门,没有宽敞的操场和漂亮的教学楼,更没有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这是记者对茄南小学的第一印象。
而眼前的教室,只是一间平房,里面只有一个讲台和一套课桌椅,以及两面大大的黑板。讲台旁放着各式各样的教材,有的纸张已经泛黄。
教室隔壁房间的门口,挂着一块“海口市三江镇茄南小学保卫室”的牌子。茄南小学校长黄震告诉记者,其实这所小学三年前已经撤掉,这块“保卫室”的牌子,如今成了这所学校“身份”的唯一证明。
记者走访时天气十分炎热,教室里传来阵阵清凉。记者看到,虽然校园比较破旧,但教室里也安装了空调、监控、多媒体等设备。黄震还在院子里养了不少小动物,有小狗、小猫、鸭子还有小鸡,希望可以给仅剩的一个学生作伴。
一位老师一个学生
授知识教技能讲故事,共度三个春秋
“上课啦!”5月17日7时,伴随着黄震洪亮的声音,这所“孤独”的小学开始了一天的课程。
当天要上的是六年级下学期的课程,上午这堂课主要讲《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小双(化名)稚嫩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黄震也开始在黑板上,写下当日的板书。
黄震是这里唯一的老师,也是校长。小双则是这里唯一的学生,因为智力缺陷且身有残疾,镇上的学校无法接收她。“虽然与其他孩子不同,但小双十分听话刻苦。《马诗》这首诗歌我教了几天,现在她已经可以十分流利地朗诵了。”
说起小双,黄震感到十分欣慰。“六年前,小双到了上学的年纪,父母就把她送进了离家最近的学校,也就是茄南小学。学校一开始也担心小双不能自理,便拒绝了,后来了解到小双家庭比较困难,父母要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无法照顾,便决定接收小双。
“小双刚来的时候,因为年纪小加上行动不便,我妻子就手把手教她上厕所。现在她已经可以独立行走,独自上厕所了。”黄震说,三年前,茄南小学就只剩下他和小双两个人,所以他平时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去教她学习一些生活技能。
一个选择一路坚守
“我要是也走了,谁来教她”,一个特别的孩子让他选择留教
黄敏是海口三江海岸派出所民警,茄南小学是派出所辖区学校,小双是他们帮扶的学生之一。“小双是家中独女,父母都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就把她送到了离家最近的茄南小学。”黄敏说,平时学校就小双和校长两个人,他偶尔也会过去陪小双上课,久而久之就成了她的临时“同桌”。
在黄敏眼中,黄震是一位乐观爱笑的“小老头”,上课也十分有趣。“在这里教书生活比较枯燥,且小双不像其他孩子讲一遍就能理解,经常需要教上三四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是真的很佩服黄校长。”
说起这所学校的历史,60多岁的村民周先生回忆,“海南岛解放前这所学校就有了,以前村里的孩子都在这上学,学生最多时有400多人,后来因为生源流失,学校就撤掉了。以前学校里可热闹了,这几年人越来越少,学生都到镇上上学了,老师要么退休要么调走,现在就剩黄校长还在这继续教书。”
记者了解到,黄震从教已40多年,最早在隔壁村的小学教语文,后来那个学校被撤,上世纪90年代末转来茄南小学教语文和体育。“刚转过来的时候,茄南小学有150名学生,老师也有五六位。2020年学校被撤,大多数学生被转移到了镇上的学校,只剩下小双一个学生。”
当时,黄震也接到了调动的通知。“我要是也走了,那小双谁来教啊?”黄震犹豫了,经过一番思量,他决定留下来。
一个身份一份责任
“最后一个学生毕业了我就‘退休’,现在想先帮她找所学校”
在这个相对偏僻的小乡村,黄震是小双看外面世界的“眼睛”,平时除了讲课本的内容,他还会跟小双分享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每当校长分享故事,小双都格外爱听。
黄震的课堂早上7时上课、11时放学;下午2时上课、5时放学。除了教语文,黄震还教数学、思想品德等课程。
还有两年黄震就要退休了,小双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学生,也是茄南小学最后一个学生。
“小双是我教学生涯中最特殊的一个孩子,她今年毕业后我应该不会继续教书了,茄南小学也真正停办了。”谈到未来,黄震坦言更多的是担心,“因为小双的情况,镇上中学不会接收她,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帮她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黄敏也表示,目前他正在和黄震竭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小双找学校。
当天11时许,上午的课程结束,黄震陪着小双走到学校门口等她爷爷。而这所“孤独的小学”,也将进入停课倒计时。
内容链接:https://www.hpaper.cn/9617.html